>>您當前位置:首頁 -> 文化 -> 文化快遞
          【文化中國行】薪火相傳“梅花”馨
          2025-06-25 10:16:17   
          2025-06-25 10:16:17    來源:寧夏日報

            《趙五娘》劇照。 (本組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)

            黃瑞妮在第十屆中國戲劇·梅花表演獎頒獎晚會現場。

            黃瑞妮領完獎回到銀川。

            一樹梅花一樹香,代代芳華代代傳。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,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旦角演員黃瑞妮憑借在秦腔《趙五娘》中的精湛表演成功“摘梅”,這是寧夏第9次摘得這一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項。從柳萍首度“摘梅”到侯艷繼續“摘梅”,再到新科“梅花”黃瑞妮,寧夏秦腔的“梅花”譜系引人注目。

            選苗

            跨越藝術門類的慧眼識珠

            2002年,柳萍以《武松殺嫂》《月下來遲》為寧夏實現“梅花獎”零的突破時,就有了“要讓寧夏成為一片梅林”的心愿。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,在于好劇本和好苗子。為此,她始終致力于挖掘人才,甚至“三顧茅廬”去物色、培養新人。

            這一堅持終見成效:2007年至2017年,張曉琴、李小雄、侯艷、劉京、屈連英、韋小兵……他們連續六屆摘得“梅花”。其間,柳萍更以《花兒聲聲》“梅開二度”。

            黃瑞妮也是這位“伯樂”在2009年在固原市民族歌舞團發現的。當時23歲的黃瑞妮還在舞團工作,柳萍通過其他人了解到,這個年輕的舞蹈演員各方面條件都很好——身段、嗓子都適合唱戲。柳萍就問黃瑞妮:“愿不愿意改行學戲曲?”

            當時的黃瑞妮內心充滿掙扎:23歲轉行唱戲?自己能不能做好?但是舞蹈是青春飯,35歲以后怎么辦?

            猶豫再三,她咬牙決定放下舞蹈,走進了銀川市秦腔劇團的大門。2010年,黃瑞妮正式調入銀川市秦腔劇團(后合并改制為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)跟隨柳萍學戲,主攻秦腔閨閣旦。

            育苗

            “每一個角色都是新的生命,越鉆研,越癡迷。”

            從舞蹈到戲曲,轉型之路充滿挑戰。黃瑞妮面臨的不僅是表演形式的轉換,更是藝術認知的重塑。“舞蹈是肢體語言,只靠動作表達情緒,而戲曲是唱、念、做、打樣樣俱全,表演更內斂、更豐富。”黃瑞妮說,她必須全力以赴。

            單是陜西話的發音,就讓黃瑞妮吃盡苦頭。“寧夏人唱秦腔,得說陜西話。”前后鼻音不分、方言口音重,光一個“王”字,就讓她練習了整整一年。

            舞蹈思維與戲曲表達也屢屢“打架”。排演《天女散花》時,她明明記舞蹈動作極快,卻總記不住戲曲身段:“肌肉記憶完全不同。”而她的聲樂基礎反而成了障礙——一開口就像“唱歌”,假聲多、真聲少。老師打趣道:“這哪是唱戲?分明是在唱歌。”

            為了讓黃瑞妮能盡快入門,柳萍將她送到西安學戲,還親自為她排戲。在柳萍的悉心指導下,黃瑞妮相繼塑造了《竇娥冤》中的竇娥、《狗兒爺涅槃》中的祁小夢、《王貴與李香香》中的李香香等角色。

            如今,回看這段經歷,黃瑞妮笑著說:“戲曲就是這樣,一旦愛上,便無法自拔。每一個角色都是新的生命,越鉆研,越癡迷。”

            綻放

            14年打磨一個角色    

            《趙五娘》是黃瑞妮藝術生涯的轉折點。從2011年初識角色到2025年摘得“梅花獎”,這個孝婦形象陪伴她走過了14個春秋。在最新改編中,她摒棄過度煽情,以“哀而不傷”的演繹重塑悲劇內核。

            “悲劇不是一味地哭。”她解釋道,比如在趙五娘吃糠、公婆去世后的唱段,并非靠哭哭啼啼去表達悲傷,而是用克制的敘述來推進情感——以從容的姿態展現人物未被苦難打倒的堅韌。

            最震撼的改編當數終場的“現場素描”,黃瑞妮摒棄傳統“假畫”手法,真實完成邊唱邊畫老太太素描的劇情。“一張白紙,一支筆,每一處落筆都要精確對應唱詞。”沒有老師指導,她硬是靠反復練習,讓繪畫與表演渾然天成。

            這種近乎苛刻的要求,或許正是《趙五娘》打動評委的關鍵——一個歷經千年的孝婦故事,在當代演員的執著雕琢下煥發新生。正如黃瑞妮所說:“戲曲是‘活’的藝術,角色永遠在和你一起成長。”

            傳承

            一樹梅花一樹香

            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,秦腔藝術也正在通過直播、短視頻、校園推廣等實現“破圈”突圍。秦腔演員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三面臺,而是主動擁抱新媒體,用“數字唱腔”演繹千年老戲的別樣韻味。

            “直播間里擠著幾十萬觀眾。”黃瑞妮回憶起那次下鄉演出的線上直播。臺下是白發蒼蒼的老戲迷,跟著鑼鼓點輕聲哼唱;屏幕上是刷屏的彈幕,年輕網友紛紛留言“這門藝術太酷了”。這種傳統與現代交匯的場景,正是秦腔實現“數字突圍”的真實寫照。

            在高校巡演中,當演員展示水袖時,臺下總會爆發出陣陣驚呼。“秦腔的肢體語言自帶感染力!”黃瑞妮說,“從‘聽不懂唱詞’到‘愛上表演形式’,這已是重要的第一步。”

            “現在愿意學習秦腔的孩子也非常多。”黃瑞妮感慨。2019年,自治區文聯、寧夏戲劇家協會聯合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、寧夏藝術職業學院啟動秦腔專業后備人才培養計劃,共同開設了秦腔“宏志班”,吸引了陜甘寧多地的500多名學生報考。

            從柳萍的“梅林夢”到如今的“一樹梅花一樹香”,寧夏秦腔正以老中青三代“梅花”的接力傳承譜寫新的篇章。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院長侯艷告訴記者,在探索劇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“雙效統一”的實踐中,劇院以名角孵化名劇,讓名家培養新角,一部戲往往要排兩個版本,一個是“梅花版”,一個是“青春版”。

            “我們既要滿足‘送戲下鄉’演出要求,也要為拓展區外市場打好基礎,同時還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,讓秦腔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。”侯艷說。

            “有時候下鄉演出,幾萬人看我們的戲,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角色。站在舞臺上,每個人都是主角,舞臺上沒有‘邊角料’,觀眾欣賞的是一個整體,‘梅花’要綻放,新人更要給力。”黃瑞妮說。

            人才,是傳承和振興秦腔的關鍵。有人才,秦腔方談得上傳承。隨著戲曲生態和院團生存環境的改變,幾乎所有秦腔院團都面臨著“交好接力棒”的問題。

            侯艷說:“學習傳藝的道路永無止境。希望劇院的每一位演員‘拜一切人為師’,兼收并蓄,讓秦腔藝術后繼有人、發揚光大、生生不息”。(記者 何婉蓉)

          【編輯】:王小梅
          【責任編輯】:任嵐
         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|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|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| 久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9| 久久99精品一久久久久久|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浪潮| 国产精品成人va|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|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|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|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| 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|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|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| 竹菊影视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|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|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|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|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|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| 热99re久久免费视精品频软件|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|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| 精品国产丝袜自在线拍国|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| 精品国产天堂综合一区在线| 国产精品电影网在线好看|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|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| 加勒比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| 中文日韩字幕一区在线观看| 日韩综合在线观看| 天天爽夜夜爽8888视频精品|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|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|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|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|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| 99re5在线精品视频热线|